解局|新乡经验之于焦作,价值几何?
| 招商动态 |2016-09-14
新乡经验之于焦作,价值几何?
先说两条旧闻。据官媒公开报道,2016年6月3日下午,由新乡市委书记舒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登喜率领的新乡市党政考察团莅临焦作市,考察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说,焦作、新乡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自然禀赋、产业结构和旅游资源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新乡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走在全省的前列,有很多地方值得焦作学习借鉴。
2016年8月17日,焦作市考察团在市委书记王小平、市长徐衣显带领下莅临新乡考察,并请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讲党课。舒庆指出,焦作与新乡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有着深厚感情,特别是王小平书记在新乡工作期间为新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上述两则旧闻里,不知道读者诸君是否看出了新闻背后的故事。表面上看,似乎是正常不过的地市级互访,稍深一点猜测为“舒、王”同僚之谊,这两层新闻观察的高度还是有点IOW。两地家长来往频繁,并不局限于“舒、王”互动热络。不妨再往前回放一次新乡焦作两地互访。
2015年4月21日上午,由新乡市委书记舒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小平率领的新乡市党政考察团莅临焦作市,考察产业集聚区建设、城市水系建设和新业态发展情况。时任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说,新乡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区位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焦作和新乡同属中原经济区核心区,两地在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农业基础和旅游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少的共同点。近年来,新乡经济发展速度快、势头强劲,发展经验和发展思路非常值得焦作借鉴。
如果继续往前查看旧闻,你会发现更多新乡、焦作两地高层交往记录。所以,新乡焦作两地高层交流密切,跟当家人是谁,看起来关系不大。共同之处在于焦作和新乡地相近、人相亲,经济共通共融性强。当1956年焦作从新乡独立出来,便开始了自立门户。90年代乡镇经济一枝独秀时,焦作超越新乡,跻身全省三甲宝座,以致社会学家费孝通来焦作考察时说出了“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
在那个时代,焦作经济能异军突起,确实令人费解。论工业基础、区位优势、人文历史开发等,新乡遥遥领先焦作,唯独煤炭资源没有焦作储量丰富。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变迁,焦作自乡镇经济大发展后,“中原经济隆起带”陷入坍塌,变身经济洼地。在山阳论坛很多网友将焦作经济的没落归咎于铁代生、路国贤、孙立坤三任领头人的不作为,其实不然。当然,固然有他们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焦作陷入了经济要素聚集有它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陷阱。
焦作地处河南西北一隅,与相邻山西省横亘一座太行山。离郑州较近,仅限于公路,还有黄河阻隔。南北对外连接只有一条焦枝铁路,还不能融入全国铁路网。与前后左右的经济要素互通基本没有什么优势。这几年,焦作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目的是加快与外界的经济融入。可以说,交通不便、又不是什么人才高地,金融业更没有特色,发展经济的人才、资金、技术三要素中,焦作哪一项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商引资困难重重是先天不足。这些都是前三任市委书记不能一蹴而就就能改变的。俗话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你再提什么工业立市,受制于区位限制,没人愿意来投资,徒唤奈何?!
反观新乡,工业基础、区位优势、人文历史开发,项项秒杀焦作。可喜的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焦作东南西北的交通瓶颈正在逐步打开新的通道。区位优势正与新乡拉平。焦作新乡原本一家亲,有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沟通交流没有地域障碍。所以,加快学习新乡经验,不管是移植、嫁接还是照抄照搬,可以让焦作尽可能快地节省时间成本,换来纵深发展空间。
横向比较,郑州能学吗?全省资源要素都往郑州集中,焦作只有羡慕的份儿。豫南地区,仅地理位置、人文社情就“南橘北枳”,遑论经济互通了。豫北呢,洛阳,一副河南省副中心的派头儿,经济体量不在一个重量级,不具有可复制与借鉴意义。其他地市与焦作半斤八两。也只有新乡,能给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向上的通道。
最近几年,凡是去过新乡,看过新闻,都知道新乡出的经验典型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有一整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形成了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新乡的城市规划布局仅次于郑州、洛阳之后,颇具都市气象。
“三人行,必有吾师”,作为焦作,俯身学习新乡经验,快速消化,为我所用,相信焦作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PS:“摩托骡拉”微信公众号为焦作本土网友联袂打造,所发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关注和转发。
咸萝卜吃多了
赞赏
人赞赏
